……
那班级,学生读写基础甚是差矣。他放胆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尝试出一套读写教授新法。终于,语文教学一派生机。
分家单过后,他家三口人只有一亩一分责任田。口粮少,工资又只有那么30多元,经济上常常发生危机。在校就餐,他常常从母亲家背煎饼。家里地少,倒也给他提供了充裕的工作、学习时间。教学,函授,业余写作,不叫一日闲过。星期天,他每天在学校里度过,妻子曾戏骂他是野男人,成天不回家。
艰苦的劳动,清苦的生活,终于使他患了慢性肾炎病。两载七百余日啊,他从未因病而请假休息过。他视事业、理想比生命还珍贵呀!
一日,他感到特别不舒服,讲台上,他几欲晕倒。他晓其不妙:一定是得了重病。但他还是坚持授完一课,又将几本未改完的作文改完发下去,才在老师们的催促下去了医院。然而,他的病已近晚期……
文学,是他数年孜孜以求的兴趣目标。还在他辍学务农的年头,就和他的语文老师和文友们发起成立了小溪文学社。他们常常汇集一起,论创作,评文稿。投身教学后,他仍坚持业余创作。他视教坛生涯为文学创作的源泉,视莲青山区为文学创作的基地。他立志做未来的安徒生、赵树理。几多不眠之夜啊,他潜居茅庐,奋笔跋涉……
1986年的9月,小溪文学社筹办油印社刊《漷河文艺》,大家推他为副主编。他不负众望,抱病创作了散文《走向大山》、《别了,同学们》。之后,作品刊登在《漷河文艺》创刊号上。
9月8日晚,他从二十里路以外的莲青山区冒雨赶往城前刻印《漷河文艺》。摇曳的灯光下,伴着萧萧风雨声,他和社友们直忙到雨住天晓……
11月22日,他抱病参加了小溪文学社在岔河联中举办的文学作品首届朗诵会,难忘他那时气色憔悴但却声情并茂地朗读了《鸟儿的天堂》。
住院前三天,他完成了最后一部小说稿《初恋》。
城前医院。社友们闻讯赶往医院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