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追着麦子成熟的脚步,一路收割,一路揽活,全靠步行。漫无目的闯荡,找到活晚上就有地方吃住,找不到活晚上就忍受饥饿露宿街头,大成咬牙坚持着,半个月后回来,一次买了三双雨鞋。
这是大成认为自己干的最漂亮的三件事,多年以后还常常提起。
(二)
日子一晃又过了五年,大成又添了一个闺女,别提有多稀罕。
到了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分田到户,自负盈亏。村上有一户人家,春节期间做灯笼。正月十五卖了,刚好接上交学费。大成就带媳妇去给人家帮忙,学会了,自己回来也开始做模具。
正好大成有木匠手艺。用一根直径十几公分的树身,选一头粗一头细的那一段,截出七十公分长的一段,再打磨成很光滑的圆柱体,这个圆棒就做好了。再找一块十几公分厚的长方形木头,给正中间刻个洞,这个洞能从圆棒的大头套下去就可以,这个叫楦子。
首先,把白纸裁成整齐的长方形,再用粗细不一的短毛刷子配合尺子,在灯笼顶上,画出红绿蓝三根横线,剩下的纸就染成红色或黄色两种。等这道工序的颜色晾干后,大成提起毛笔沾上墨汁,在黄色的纸上写上四字祝福语。等字晾干后,再十张整理一沓,用五毫米粗的绳子,以均匀的间距勒紧在圆棒上。立起圆棒,把楦子上的洞从圆棒的大头套下去,双手平行按压楦子,把纸从圆棒的大头压缩到小头,纸板就做好了。
压缩的纸板就成了半圆带褶皱的长条,再把这个长条拉开一点,用嘴吹开,揭成一张一张的。吹纸是最辛苦的一个环节,吹的人眼冒金星,气短心跳,嘴边粘满颜色,手也被染上颜色。
接着把刚吹开的褶皱纸,上下两头用手缩紧,变成半圆形,再把两个半圆用浆糊粘在一起,放在炕席上烘干。最后再在小圆棒上套上一大一小的木圈,给圈上涂上浆糊,把这个圆形的纸套上去,用镊子夹放在圈的浆糊上。两个圈都上好,连同小圆棒一起蹲在炕席上,等烘干后,拿起圆棒的大头,把圆棒的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