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水患或是缓解旱灾都保证每一分银两花到实处,让百姓受益。
我跪在地上,肩背挺直。
我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归根究底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不知道这封建社会的大地主能不能听懂我这个前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委婉直言。
而后,皇帝把阅卷官叫入后堂。
半晌,主考官拿着一卷明黄色卷轴,朗声道:“经皇上钦点,此次殿试——进士及第第一名——季明。”
等回了租住的小院子,狭小的胡同已经被人挤得水泄不通。
外围的人看到我高呼:“状元郎回来了!”
前面看热闹的人不约而同地让出一条路。
我看到路的尽头有朝廷的报喜官和周笙。
我们两个给了报喜官赏银,并向周围的邻居一一道谢,才进了屋子。
周笙:“相公,恭喜你高中状元!”
我:“笙笙同喜。”
下午,我接到了皇帝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着新科状元季明,为雍州知州,即日上任!”
14我到了雍州以后才真正意识到“陇中苦瘠甲于天下”是怎样的一番场景。
这块干旱而贫瘠的土地上一度要依靠外调方能满足所需。
行吧,我要开始发掘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的潜力啦!
适合干旱地区农作物有啥来?
红薯!
小麦!
高粱!
怎样让作物增产来?
堆肥!
开荒!
培育良种!
怎样吸引农民开荒?
减免赋税!
这皇帝老儿既然想让我开这个先例,我就给他交一份完美答卷。
在一系列的政策实施下,雍州第三个年头往上缴纳的钱粮比往年多了一倍。
虽然还是比不上其他地区,但比起以往还需要朝廷拨粮已经是好了太多!
第四年,让我回京述职的旨意下来了。
我和周笙在府上跪地接旨。
像是四年前那个任命的旨意那般。
等再次现在宫殿之上,竟还有些恍惚,一眨眼四年过去了。
我把这三年在在雍州推行的政策政令拟成折子呈了上去。
不论是开展堆肥还是因地制宜的选取作物又或是适当减免赋税都是实打实的可以推行的策略。
如今让皇帝见到成果,这些政策一旦被推行开,造福的就不只是雍州了。
果然,皇帝擢升我为户部侍郎,并令户部继续推行政策政令。
15就这样,这个封建王朝开始从上到下的掀起温和的改革浪潮